在远古的传说中 状元乃是文曲星下凡 为祭祀文曲星 很多地方都有文峰塔 取之“文峰耸秀” 除开举子园内的文峰塔之外 开州还有一座文峰塔哟
厚坝文峰塔见证历史沧桑
在距开州城区约10公里的厚坝镇石龙村,一个老地名叫“石柱关”的山脊之上,静静矗立着一座文峰塔,还有一片雕像精美的摩崖石刻,共同见证着历史沧桑。
石柱关海拔位置较高,地势险峻,雄踞高点,俯视两个乡镇。山下左面为丰乐街道地界,右面为白鹤街道辖区。高处俯瞰山下,但见阡陌纵横、村舍遥远,白雾淡淡笼罩。
据管护人员介绍,石柱关实际上是一个古代山寨的名字,原来很大很热闹,清朝末年都还住着不少人,四个石寨门各据一方,当时四周的石崖上雕刻有不少菩萨像。不知何时成了一个空寨,房子没了,寨门也仅剩下一个。仅存的寨门上书有对联:“清江水秀流千载,石柱峰高永万年”,字体俊秀有力。
该地山体石头均为坚硬青石。在不同的岩石上,有数个雕刻精美的佛像,所有佛像都是在原生山石上雕刻而成,面部圆润、表情慈祥,雕刻线条简洁洗练。
据县志记载,该地文峰塔和摩崖石刻初建于明代末期,修复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
多个佛像高约一米到几十公分不等,或站立或端坐,底部均为莲花宝座。最高一尊石刻距离地面十丈有余,需仰视才能看见,最近一尊距地面一米五左右,据说过去掩藏在树木丛中很少人见到。历经岁月洗礼,个别佛像已经有些风化。
这其中最让人震撼的是文峰塔。塔身矗立在悬崖边一个独立的巨大山石之上,三面悬空,仅有一方与狭窄山体相连,迎面“文峰塔”三个大字遒劲有力。
“文峰塔”塔通体为青石精雕细琢,仅由底座和塔身两个部分组成,塔高6层总高10米左右,全塔各面通体呈梯形,每个梯形面积大致均等。从第二层起,每层高度依次降低。
各层塔檐每面出斗拱,各层施平座,斗拱边沿依稀可见雕刻花纹。塔底为一方形通道,内空可容纳二人站立。全塔体形癯瘦,结构严谨,除顶部第二层稍有损坏,其余部分完好无损。
该文峰塔的发现,改变了开州史载这些人文景观“已经消失”的说法,也给开州举子园文峰塔的重建提供了一个最有文史价值的参考资料。
如今,该文峰塔为开州唯一仅存的古代文峰塔历史景点,相关部门加强了人员管护,同时修建了上山小道以便游客参观。
出行小贴士 路线:开州城区——石龙大桥——新东河大桥——过丰乐隧洞——前行100-200米左转上乡村水泥公路——一直往上前行大约3公里——岔路左转——直行到路尽头即到达目的地。
附:扩展课堂 文峰塔是古代人民为使当地文风、文脉顺达,多出人才,根据风水理论而建造的,具有观赏性和标帜性双重意义的建筑,遍布全国,是一种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文峰塔的样式来自于佛塔,多采用楼阁式塔或密檐式塔的外形,大的可以登临,小的则为实心。
摩崖石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摩崖石刻是指人们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包括各类文字石刻、石刻造像等,还有一种特殊的石刻——岩画也可归入摩崖石刻。狭义的摩崖石刻则专指文字石刻,即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记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