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盘旋的公路缠绕山间,风貌别致的安置房内笑声不断,漫山遍野的翠冠梨成熟丰收……近日,记者走进郭家镇盆丰村,被眼前的一幕幕所感动。
帮扶干部召开院坝会为贫困户支招
玄胡丰收了
平坦的人行便道
整治后的山坪塘 近年来,盆丰村在郭家镇党委、政府领导下,进一步完善思路、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着力培育特色产业、改善基础条件、加强公共服务、落实社会保障、提升发展能力,整体推进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向康庄大道。 9月11日,盆丰村11组村民李光碧的院坝里热闹非凡。该镇党委书记率镇村扶贫干部,与区林业局帮扶干部一道来到她家。“老婆婆,你家今年玄胡收入怎样?能够卖好多钱?”院坝里,帮扶干部与李光碧亲切地拉起了家常。 李光碧今年70岁,家有4口人。在镇村干部支持下发展玄胡产业,今年镇村免费发放了120斤玄胡种子。“镇村扶贫干部经常到田地里指导玄胡种植技术,确保玄胡丰收。今年玄胡能够卖到3500元左右;家里还饲养了10多只鸡,能卖1000元;喂养的生猪能卖3000元。除去成本,年收入有5000元左右。”李光碧算起账来头头是道。 李光碧说,在镇村干部的引导下,儿子到海南打工,一年能挣2万元,今年脱贫不是问题。 如今,在盆丰村,像李光碧这样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的贫困户还有很多。 这几天,盆丰村贫困户伍先德忙得不可开交。采访当天,他要赶到村里参加专业合作社大会,商议玄胡销售问题。谈及专业合作社,伍先德赞不绝口:“我家玄胡全部通过专业合作社销售,价格还不错。” 农产品销售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盆丰村党总支部书记官昌明介绍,为了帮助贫困户解决销售难题,村里成立了翠冠梨和玄胡专业合作社,负责玄胡和翠冠梨的技术培训和销售。 伍先德告诉记者,专业合作社组织贫困户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从播撒玄胡种子、翠冠梨套袋、除草施肥等方面,手把手地传授经验,确保获得丰收。同时,专业合作社统一负责储存和销售,政府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大力拓展互联网销售渠道,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吸引网络订单,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 记者采访当天,玄胡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来到贫困户肖昌坤家,赶在玄胡播种前对土壤、水质等进行检测。“自从有了专业合作社,我家的玄胡产量高,又不愁销路。”肖昌坤高兴地说。 官昌明说,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对贫困户进行技术指导,拓展了销售渠道,让玄胡、翠冠梨真正成为贫困户的“摇钱树”。 “今天的中央电视台新闻里有医疗改革方面的报道,我们要注意收看。”9月11日上午11点,盆丰村7组建卡贫困户深度搬迁安置点,村民李盛香正在观看电视,房间里不时传出欢声笑语。 李盛香一家有4口人,自己有3级残疾,还要供养两个大学生,一家人属于深度贫困户。她原来居住的房子破烂不堪,成了危房。今年4月,李盛香一家通过深度扶贫搬迁项目,搬迁到安置点居住。这里是新修的房子,里面设施齐全,水电畅通,还安装了光纤,4G网络全覆盖。电视、床、沙发以及厨具等家具家电都是免费配送的。“在这里住起巴适得很,用上了液化气灶,吃的是放心水,免费观看电视,还能上网。” 在盆丰村,还有不少李盛香一样的深度贫困户,住房问题亟待解决。为此,盆丰村在郭家镇党委、政府支持下,利用建卡贫困户深度搬迁等政策,在盆丰村7组设立了安置点。目前,第一批搬迁到安置点的深度贫困户达到了14户49人。 就在安置点旁边,第二期深度搬迁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不久后,第二批无房屋居住的深度贫困户将乔迁新家。 “老张的分红1000元,小王的红利是800元……”9月11日下午3点,盆丰村村委会办公室里,官昌明与村干部正在核对村里贫困户分红名册。 针对没有能力栽种玄胡和翠冠梨及因为各种原因无法饲养家禽或者发展养殖业的贫困户,盆丰村将他们纳入盆园种植股份合作社,通过“到户扶贫资金配股分红”入股,以保底分红的方式确保贫困户每年能分到红利。 盆丰村贫困户谭周才就享受到了这样的保底分红,当上了股东。谭周才虽然在外打工,但没有技术挣不到几个钱;妻子在家照顾孩子上学,又体弱多病,无法发展玄胡和翠冠梨。针对这种情况,村里将他家纳入盆园种植股份合作社,作为股东保底分红,每年按照不低于8%的比例分取红利。 据介绍,在盆丰村,像谭周才这样靠“到户扶贫资金配股分红”入股,保底分红,当上股东的贫困户不少。他们可以享受到不低于8%红利,按照这个标准,每年能分到800—1000元的红利。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 时值我区正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记者在郭家镇盆丰村蹲点时发现,只要贫困户自力更生,依靠双手辛勤劳作,在党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就没有摆脱不了的贫困。 曾经,有些贫困户认为,“鼓足干劲,一往直前”只是党委、政府和村干部的事。于是,只等领导干部来“扶”。但事实上,如果自己不上心、不努力,“扶”的人再努力恐怕也结不出“幸福果”。 让贫困户动起来,就要提振他们的信心。郭家镇党委、政府以及盆丰村支“两委”深深明白这个道理。一方面,针对贫困户因地制宜制定并落实好扶贫政策;另一方面,努力提高贫困群众的参与度与获得感,充分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和干事创业热情。 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创造财富。现在,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只要大家扭成一股绳,党员干部扎根基层,深度参与,真情帮扶,鼓励群众辛勤劳作,奋力实干,脱贫致富一定能够实现。帮扶干部召开院坝会为贫困户支招玄胡丰收了平坦的人行便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