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登录
立即注册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QQ登陆
微信登录
搜索
搜索
热搜:
萌宝大赛
开州女神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首页
门户首页
资讯
社区
论坛首页
快捷导航
休闲灌水
开心乐园
贴图专区
拉风汽车
情感沙龙
心情日记
休闲灌水
开心乐园
贴图专区
拉风汽车
情感沙龙
心情日记
休闲灌水
开心乐园
贴图专区
拉风汽车
情感沙龙
心情日记
休闲灌水
开心乐园
贴图专区
拉风汽车
情感沙龙
心情日记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开州热线
»
社区
›
城市生活
›
开州茶座
›
知识付费也有了盗版:价值上千元内容仅售20块!35G内容 ...
推荐主题
哎!!!!藿香正气液
女生被老鼠咬伤手下秒反咬老鼠,网友:确实
春节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
渝西高铁开建将为重庆带来什么
萌宝大赛报名投票的最全攻略来了!!!
警方通报女子被丈夫用皮带抽打:男方已被拘
哎!!!!藿香正气液
萌宝大赛报名投票的最全攻略来了!!!
警方通报女子被丈夫用皮带抽打:男方已被拘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走进开州
返回列表
查看:
87
|
回复:
0
知识付费也有了盗版:价值上千元内容仅售20块!35G内容只能拿硬盘装!
[复制链接]
jackma
当前离线
积分
311
jackma
72
主题
1
回帖
311
积分
中级会员
中级会员, 积分 3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9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9 积分
积分
31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7-9-11 08:42: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赞助11场知乎Live,成为某读书类会员,订阅一财经类和古典音乐节目……共计花费3517.91元。这是2016年,北师大珠海校区大三的学生何晓华在各大知识付费平台上的花销情况。
她称,自己被卷入了为知识付费的大潮里,并被套牢了。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南都记者发现,知识付费盗版产业链已然形成。有人花35元就买到了1700G的付费课程,一些价值上千元的付费内容,盗版仅售20元。
专家表示,侵权行为让原创内容者失去创作动力,最终将导致用户难以获取优质内容。
1、 知识明码售价:
有人时薪过万,有人赚十几万
对于何晓华去年花3500多元为知识付费,她身边有同学认为“很蠢”,毕竟网上免费的知识到处都是。尽管何晓华也称,看着银行卡这么一点点被榨干有些心痛,但她仍认为有所收获。
“我发现了和自己兴趣爱好十分垂直的优质内容,节省了大量时间,同时丰富了生活。”何晓华告诉南都记者。
根据企鹅智酷发布的报告显示,近八成人对于想获取的知识资源有无从入手感。为此,55.3%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为知识付费的行为,渗透率最高的是订阅付费咨询和付费下载资料。
据南都记者了解,在2016年,知乎、在行、分答、喜马拉雅FM、得到等知识付费平台和产品相继推出。知识付费的形式也较为多样,包括一对一问答、付费社群、即时讲座、付费音视频等。
2016年4月,知乎推出付费语音问答服务“值乎”,5月上线实时问答互动产品“知乎live”。根据知乎live团队介绍,截至今年4月,有近270万人次参与知乎live,用户复购率达到了43%,讲者也获得了平均过万元的时薪。
田吉顺是知乎live的一名主讲人之一。迄今为止,他已经举办了12场知乎live,参与人数达8664次。曾在公立三甲医院工作10年的他,现在是丁香医生的医学总监。目前在知乎上有56万多粉丝,曾回答了456个与医学、妇产科相关的问题。
田吉顺告诉南都记者,在知乎live举办一次讲座,平均有一万多的收入。他主讲的内容包括“如何科学度过怀孕前三个月”、“给打算怀孕的你”、“认识阴道”等。
除了在知乎,田吉顺在分答、微博问答等平台也开通了付费咨询。每天,他会花一个小时回答网友提问。自去年三四月到现在,他一年来因此获益十几万元。
2 、付费内容遭无偿泄露、转卖
微博问答被截图分享
当知识成为有利可图的火爆商品时,盗版和侵权现象随之而来。
在去年的知识付费清单中,何晓华有一项300元年费的支出。她加入了新闻实验室会员计划”,每周可获知全球传媒业的动态及发起人就某个话题的个人解读。
何晓华告诉南都记者,这些仅在会员内部分享的通讯内容曾出现在某知名高校的微信公众号上,也曾被高校老师涉嫌抄袭并对外发布文章。自己付费购买的内容遭遇如此对待,这让会员们很是义愤填膺,每当发现总会主动向平台举报,要求撤稿。
专属于付费社群的会员福利遭围观分享,这并非个例。
曾有房地产“大V”入驻主打付费私密社群功能的APP,入群费3000元。有趣的是,该APP随后出现了提供“转播内容、代提问”服务的“山寨群”,群费低至200元。一天之内,有上百人加入其中。
南都记者以“知乎LIVE”为关键词,搜索到大量免费分享知识付费产品的QQ群。
据南都记者了解,在一些问答平台上,当提问者的回答被解答后,其他用户可有偿围观。每被围观一次一元。围观的次数越多,答主和提问者可获得的分成则越多。
来自北京友谊医院的营养师顾中一,在新浪微博上拥有247万粉丝。去年12月15日,经平台工作人员联系,他受邀开通微博问答,目前已回答过154个问题,被围观81514次。在微博问答医疗健康分类中,顾中一排名第二,向他提问需要支付198元。
顾中一发现,有用户甚至不用花一元围观费,就可轻松知道答案。因为有人直接将答案截图分享出去了,“一般来说,我如果在评论里看到这类留言会直接拖黑。”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副主任朱巍对南都记者表示,“作答人拥有版权。如要转载或传播已发表的内容,需经过原创者同意,购买版权或经过整理后再发布,否则属于侵权行为。”
3 、 盗版已成产业链:
35元可买1700G课程
除了付费社群遭遇无偿围观外,南都记者,网校课程、会员账号、付费音频、线上讲座视频……在淘宝、闲鱼、微信、QQ群等平台上,有大量知识付费产品被低价出售。
以“得到”APP为例,5月4日,南都记者在一家名为“Evas home”的淘宝店铺看到,用户仅花6.6元便可买到25个专栏发布的所有课程,而这些课程原价都需上百元。
南都记者在一家淘宝店铺发现,6.6元即可买到得到APP25个栏目的付费内容和永久更新。
购买后,买家可通过加入百度网盘群组查看所需课程,每天早上八点,课程不断更新。该卖家表示,所售课程来自自己注册的APP账号和订阅专栏。
在发现自己所报的一门价值680元雅思课程,在淘宝上仅售25元时,何晓华感慨道,“能省则省,似乎是很多人的惯用思维。”
除了电商平台外,南都记者搜索发现,大量QQ群也在出售知识付费内容。不少QQ群需要回答“本群密码是多少”“从哪里看到的群”等验证信息,回答正确才可加入,还有的QQ群,需要支付3元、5元、20元不等的费用才可入群。
在一个名为“喜马拉雅得到付费音频”的Q群内,群主“起凡资源吧”称,仅需35元,便可获得得到APP、喜马拉雅、混沌研习社、插座学院、网易课程、知乎等付费课程总计1700G的资源。群公告显示,“所有音频和视频都是通过高级设备录制。”
南都记者发现,总价近千元的知识付费课程低价出售后,通过百度网盘传播给购买者。
除了录制之外,这些付费产品还来自哪里呢?
5月4日,南都记者支付20元后,加了一个名为“500场知乎live分享群”。群主“峰”告诉南都记者,他所持有的资源中,有些是自己付费订阅的,有些则是从其他地方收集而来。群主表示,他还有本职工作,并非专职经营付费资源,“只是保本,这个能赚多少?”
南都记者发现,甚至还有专门众筹购买付费课程的组织。在微信公众号“梧桐中国NPO民间青年商学院”的推送中提及,采用众筹的模式,每个人出一部分钱去购买付费知识,并小范围内共享。花99元即可获得喜马拉雅、得到、网易云课堂、十点课堂、腾讯课堂、知乎Live的数百节课程。
除了课程资源外,相关付费平台的会员账号亦可售。在淘宝网一家“杂志欣赏推荐之家”的店铺,南都记者看到,花50元就可以买到3000种电子版付费杂志、期刊、网站的账号密码,卖家承诺每天更新,账号永久有效。
“知识付费侵权已经形成产业链,并在多点开花。”维权骑士创始人陈敛告诉南都记者。维权骑士是原创内容一站式管理、保护及交易服务平台。据他们发现,专门以盗版维生并已成气候的团队超过两三百个团队,而个体运作的则不计其数。
有趣的是,据陈敛介绍,盗版者之间还会相互举报,希望能打掉竞争对手。
在陈敛看来,这类以商业目的运作的分享群已经侵犯到了原创机构或原创者的根本利益了。“一个人接触到这种渠道并发现有利可图,可能带来100人不会在知识付费平台上付费。”
4、 贩卖知识的人也有假
“很多大V却是知识的盗窃者”
南都记者调查发现,除了上述侵权现象,知识付费越来越火爆的同时,也存在抄袭之风。天使投资人刘旷表示,目前知识分享行业内抄袭现象严重,“很多大V不过是知识的盗窃者。”
刘旷告诉南都记者,在文章领域,很多大V的文章转载都未经许可。在音频领域,不少音频节目标榜原创,实际上却是抄袭自媒体的文章。而短视频领域抄袭现象更为严重,很多甚至直接截取他人的原创视频,为己所用。
作为一名内容生产者,田吉顺说,“被侵权了上千次。”类似包装成大V,号称自己深耕专业领域十几年,扮演内容行业资深人士的情况,他表示并不少见。“要么水化,要么欺骗。如果真正在付出有效知识的人,其权益得不到保障,那么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陈敛有相同的看法,“原创者失去经济支撑或创作动力。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他们将无法再获得优质内容。”
在知乎上有一则提问,“参加了与预期不符的知乎Live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吸引了大量网友跟帖。网友“阿呆有点傻”在参加完一场知乎live之后十分失望,称其“毫无干货,大半都是硬广”,起个好标题,列个好大纲,就会有很多傻白甜上钩。
这样的情况并非只在知乎存在。中山大学大四学生张意暄曾通过某微信公众号,花费500元购买了某英语在线网站为期10天的视频网课。
她告诉南都记者,“每期都有不同的讲师授课。有的讲的很好,有的则很水,学不到东西。总体来说水的比例占一半多。”参加完这次网课之后,由于对付费课程的内容和效果产生了顾虑,她再也没有购买过知识付费产品。
田吉顺告诉南都记者,“知识付费平台应该设计门槛和筛选机制,帮助用户屏蔽噪音,剔除水分。只有当平台的品牌价值建立起来后,才会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让用户愿意为知识付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2
开州热线
(www.405400.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