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一般黑 发表于 2017-10-26 13:54:32

渠口镇毛坪村:产业发展有“三宝”脱贫路上干劲足

近日,记者来到渠口镇毛坪村村民委员会办公室,发现除了两位办事村民和当班工作人员外,其余办公室空无一人,不禁问:“人都去哪儿了?”“都搞扶贫工作去了,驻村工作队队长罗继波在5组帮扶贫困户,村支书李荣章在7组查看贫困户危房改造情况……”毛坪村5组组长喻海波说。近年来,毛坪村在渠口镇党委、政府支持下,着力培育晚熟李、柑橘、桑葚三大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村民过上了脱贫致富的幸福生活。 第一宝:搭上电商快车,晚熟李助农增收“5年前,我们村可不是这样的,由于交通不便,制约经济发展,不少村民外出打工或者搬走了,剩下老人守着荒芜的土地。”村民向记者介绍,如今村里通了公路,还安装了网络,搭上了电商发展快车。村支书李荣章告诉记者,毛坪村是市级贫困村,海拔400—1100米,土地贫瘠,以石头山为主,村民沿澎溪河而居。为实现整村脱贫,该村于2012年开始发展晚熟青脆李。由于产的李子口感好,2014年丰产的晚熟李成为村里一张响亮的名片,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种植基地。此外,村民学会了果苗嫁接技术,销售果子的同时售卖树苗。毛坪村5组组长喻海波通过微信、网店等渠道,帮助村民销售晚熟李,实现脱贫增收。何昌元是村里的建卡贫困户,今年66岁,家有3口人。2014年,在镇村干部的支持下发展晚熟李5亩,今年达到丰产期。“网上下订单后我就负责采摘,今年卖了近万元。”何昌元乐得合不拢嘴,“我还养了4头猪、10多只鸡,日子很好过。”驻村工作队队长罗继波说,村里像何昌元这样发展晚熟李脱贫致富的贫困户还有很多。在镇村扶贫干部共同努力下,经过不断发展,毛坪村的晚熟李基地达到1000余亩,2015年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第二宝:破解土地难题,因地制宜种柑橘“春天这里满山遍野都是李花,一片雪白,前来郊游赏花的游客很多。到了晚熟李采摘期,村里又是一派热闹景象。”罗继波说,他们正在打造乡村旅游,开办特色农家乐,让村民实现多渠道增收。早些年,毛坪村由于山多石、地又少,1组至5组的村民梦想搬到山下,可以离公路更近,生产生活更方便。直到晚熟李基地发展起来后,山上的村民才稳了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以前山上经济发展不好,他们很羡慕我们的生活。后来他们发展越来越好,我们这一片还是老样子。”6组、组村民住在山腰至山脚一片,开始着急起来。山下的土地情况和山上不一样,不适合发展晚熟李,而发展养殖业又会污染澎溪河,这片土地究竟如何利用?“这两个组以前零散种过柑橘,效果还不错,我们请技术人员来帮忙指导一下,发展柑橘种植。”村干部提出建议后,村民积极响应,全力配合。2015年,6组、7组种植了800亩椪柑,2016年又栽种了350亩。“我家种椪柑4年了,已经到了丰产期,今年又有好收成。”7组村民卿厚明原来是村里的建卡贫困户,2016年脱贫。他指着家门前的一片柑橘林,乐呵呵地讲述靠5亩柑橘脱贫的故事。 第三宝:桑树种上坡,村民日子更好过随着毛坪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家家户户都有了长效增收的产业,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村里有一部分属于澎溪河消落带区域,这里的村民搬走或者外出打工了,消落带的农田慢慢变成了杂草丛生的荒地。”罗继波说,随着我区“沧海桑田”项目通过国家验收,逐步推广,他得知桑树不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桑叶还可以做桑叶菜、桑叶茶,带动村民增收。在渠口镇政府和沧海桑田桑产业示范园区林业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2016年,重庆海田林业科技有限公司免费提供4000株桑树苗给毛坪村贫困户栽种。“他们只管种下,我们保证回收。桑叶可以加工制作成桑叶饲料、桑叶茶、桑叶蛋,而桑葚还有更高的营养价值。”中国林科院教授任荣荣说,他们将继续支持村民栽种桑树。村民杜之珍说:“栽种桑树不占地,而且平时基本不用管,一年收割叶子三四次,两年就可以摘果,1亩收入有2000元。”如今,毛坪村路通了,乡村旅游兴起了,即将迎来柑橘丰收,村民个个喜笑颜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渠口镇毛坪村:产业发展有“三宝”脱贫路上干劲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