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布什与妻子结婚第49年时,为何写信给妻子说,自己配不上她
来源:东方头条
公元1608年,22岁的徐霞客在家人支持下,决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他从家乡江苏江阴出发,历经三十余年,游历大半个中国,写下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被称为“游圣”。400多年后,浙江宁海人麻绍勤倡议设立“中国旅游日”,日期为《徐霞客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开篇之日——5月19日。后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400年前的网红旅游达人“带来”的法定玩乐日即将到来,今天,课代表就跟大家聊聊中国古代旅游的那些事儿。
在中国“旅游”不是舶来文化
宋 摹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很多人以为“旅游”是舶来文化,其实不然,旅游在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并且从未间断过,只是中国古代旅游活动常用独立的“游”字来表达。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庄子“逍遥游”,他们风尘仆仆,带动了旅游的初始发展。秦汉大一统后,张骞出使西域,司马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启了将游历与读书相提并论的先河。魏晋南北朝时期,谢灵运、郦道元游山历水,旅游开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隋唐时期,以李白为代表的游仙的兴起,旅游文化的比重显著增大。到后来的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中国旅游开始走向世界。
在古代,对旅游的称呼也分很多种:外出求官之游,称为“宦游”;帝王或皇室巡游天下,称为“宸游”;僧人、道士行踪不定的漫游,称为“云游”;有识之士怀抱壮志游历四方,称为“壮游”;在春天或节日里男女相伴外出游玩,称为“冶游”;风尘仆仆、四处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或道德文章,称为“周游”;宅在家中以欣赏山水画代替游玩,称为“卧游”。
为了便于旅游,中国古代已出现了导游:一是编写旅游指导书籍,二是游览地区设专人从事导游。唐代诗人韩愈南迁过韶州时,曾向友人借地理图经,有诗为证:“曲江山水闻来久,恐不知名访街难。愿借图经将入界,每逢佳处便开看。” 徐霞客在旅游初期,导游费是支出的大头,因为导游不仅包括熟识地理位置的当地人,有时还要雇佣熟悉地形的挑夫。
来源:东方头条
来源:东方头条
来源:东方头条
来源:东方头条
来源:东方头条
来源:东方头条
来源:东方头条
来源:东方头条
来源:东方头条
来源:东方头条
来源:东方头条
来源:东方头条
来源:东方头条
来源:东方头条
来源:东方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