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区坚持“房住不炒”原则 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开州日报
高温下的建筑工人:
头顶热浪筑高楼 汗水浇注城市美
工人在喝水
烈日下工人正在运输钢筋
赵家容喻昌果夫妇对未来充满向往
建筑工人们结束上午的劳动
工人在工地上忙碌
连日来,开州区气温节节攀升,城区气温达40℃以上。对于很多室外工作的人来说,不但会影响工作效率,还可能影响身体健康。
尤其是建筑工人们,他们头顶烈日,每天从事着重体力劳动,为我们的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8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镇东街道滨湖北路一号湖山原著施工现场。尽管才早晨9点半,但施工现场已经热浪滚滚。烈日下,为了赶工期,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建筑工人们顶着酷暑坚守在工地一线。
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地面挖掘机、土渣车忙碌地来回穿梭,空中有塔吊在有序地升降。太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安全帽、水壶、毛巾成了建筑工人们的“标配”,黝黑铮亮的皮肤更是他们骄傲的底色。
记者朝着施工现场深处走去,在切割钢筋的堆放场,几名工人正在切割钢筋。两台大功率风扇不停地吹,但仍旧吹散不了工人们脸上的汗珠。汗珠顺着脸颊流下来,滴落到滚烫的钢筋上,瞬时升起一丝青雾,发出“滋滋”的声音。
今年47岁的钢筋工朱洪权是巫山镇人,他告诉记者:“虽然我们特地避开了最热的时段,每天早晨5点半到10点半上班,下午3点半到晚上7点半。但一天下来,还是得喝五六斤水,没办法,出汗太多了。”
他又接着说:“在工地都晒了十几年,我们都习惯了。每一个工友都是皮肤黝黑,且黑得发亮。”
工地上,朱洪权唯一能遮阳的地方,就是机器旁用塑料布搭起的、不到2平方米的杂物堆放间。走进这临时的“遮阳棚”,机器轰鸣的噪声不绝于耳,狭窄的空间在阳光的直射下异常炎热。朱洪权全身被汗水浸湿。
朱洪权和现场作业的工人们除了要忍耐高温天气,还要注意防止钢筋的擦伤。在工地上,钢筋密密麻麻,稍不留神就会“挂彩”。因此,尽管天气酷热,现场的工人们仍要穿上较厚的长袖衣物作业。
告别朱洪权,记者继续朝工地中心走去,只见几十名工人正在绑扎钢筋。高温下作业,工人的脸上汗如豆大,但没有人顾得上擦一把,任凭衣服不断被汗水浸湿,又被太阳晒干。
一对夫妻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男人名叫喻昌果,女人名叫赵家容,来自渠口镇。他们一直埋着头认真地绑扎着钢筋,只在休息的间隙,喝口水,擦擦汗。就这样一直干到10点半上午下班的时间。
赵家容收拾着夫妻俩的物品,喻昌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我们夫妻俩在工地干活已好几年,尽管辛苦,但挣钱比较多。而且,我们要努力奋斗,争取早日在城里拥有属于自己的家。”
没等喻昌果说完,利索的赵家容已收拾好两人的物品,接过话来说道:“施工方给我们发放了防暑降温药品,准备了桶装水。还安排我们错时工作,对我们真的太好了。”
说完,喻昌果和赵家容夫妻俩,骑着摩托车,高兴地跟记者告别,朝着家赶去。
最后,现场工人们告诉记者,他们都来自不同的乡镇,甚至其它省份,远离家乡和亲人来到城里打工,就是希望能多挣点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所以心里一想起家里的牵挂,工作再苦再累都不怕。而且施工单位也非常关注工人们的人身安全,还会提供夏季必备的防暑药品,让他们感到很欣慰,干劲儿也更足了。
(记者 熊程成 文/图)
来源:开州日报
来源:开州日报
来源:开州日报
来源:开州日报
来源:开州日报
来源:开州日报
来源:开州日报
来源:开州日报
来源:开州日报
来源:开州日报
来源:开州日报
来源:开州日报
来源:开州日报
来源:开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