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下午,重庆江北区的唐先生驱车320公里,心急火燎地赶往湖北省利川市谋道镇——因为之前听很多同事和朋友说起,那边有个叫苏马荡的地方非常适合避暑,所以他就想趁着年休假的机会去实地感受一番。
经过3个多小时的舟车劳顿,终于在傍晚时分赶到苏马荡的唐先生傻眼了:长长的车流被堵在入口公路上,几乎动弹不得。前来迎接他的朋友带着歉意告诉他:当晚小区停水,晚上12点还要检修停电!
异军突起的苏马荡: 20多万避暑大军蜂拥而至 苏马荡,土家族语的意思是“老虎喝水的地方”,位于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利川市谋道镇境内,海拔约1200米。2011年前,这里还默默无闻。但这个避暑小镇,因年均气温18℃的“高冷气质”而声名鹊起。
当地政府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最开始是一些外地人过来避暑,和当地村民商定,共同出资改造民房,外地人可以获得少量房间自用。这种合作建房的方式就是我们俗称的自建房、小产权房。 万州的张应龙就是这批外地人之一,但他也只是搭上了末班车,因为2011年他以1200元/平方米的单价买入林峰园的小产权房时,苏马荡的小产权房已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且逐渐脱离了民房的概念,基本上都是以小区形式呈现了。
沿着318国道在谋道场镇的北面分路,包括药材村、光明村、南浦村等8个村在内,共6公里长的乡道两旁,一栋栋度假楼拔地而起。仅用6年时间,这片面积约22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居然聚集了32家开发企业共77个小区项目,建筑总体量达到390万平方米。 1200元/平方米起的超低价格、当地凉爽怡人的山区气温、浓密茂盛的原始植被和自然美景……引得万州、重庆主城、武汉、上海甚至山东等地的避暑人群蜂拥而至。 到今年夏天,苏马荡的度假房均价突破3500元/平方米,个别高端楼盘已经达到7000多元/平方米。但日益高涨的房价并没有“吓退”来势汹汹的度假人群,仅7月23日(周末),一家名叫湖滨小镇的楼盘就卖掉了20多套房。
最火爆的人流集中在6—9月这段时间,来看房、买房、度假和旅游的人交织在一起,人和车都拥堵在狭小的场镇里。仅有2万人的谋道镇,每天有20多万外地人聚集在此。当地建设指挥部提供的每日通报显示,周末日均车流量超过1.4万辆,峰值人流量超过20万人。 滚滚车流和人流,带来的是这座千年古镇经济的快速提升。谋道镇政府提供的保守数据表明,避暑人群催生了当地度假经济的繁荣。每年夏季的4个月消费总额达到6亿左右,产业发展还直接安置就业2.4万人,带动就业3万余人。当地村民依托土地流转、旅游服务等,从当年人均收入数百元到现在户均存款超过73万元。 现在,苏马荡区域内就拥有宾馆床位1600多张。而原本只有400多人口的药材村,改造后的民宿就安置了临时避暑的游客4万多人。场镇上随便找家普通面馆,每天面材进货量就超过50斤。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利川市(县级市),对苏马荡现象级的“快速致富”乐见其成,并将谋道镇视为“旅游+城镇化”的范本。 这一切,仅仅用了6年时间。 小乡镇变身大县城之殇: 堵车、停水、物价涨、纠纷多 伴随着苏马荡的一夜成名,一些始料未及的负面状况也纷至沓来。 首当其冲的就是交通问题。据苏马荡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谋道镇人大副主席俞廷伟介绍,2015年人口峰值为8万人,2016年跃升到16万人,今年再度攀升到23万人。加上不完全统计的民宿临时接待人数,总量已接近30万人。“基本上已经达到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了。” 由于周边过境道路在维护,路过和避暑车辆大量涌入只有双车道的谋道镇,历史最高峰值甚至达到1.8万辆。“这条路每天都堵车,短则两三个小时,长则整天都只能蠕动。我们没事的时候,就坐在门口数车牌玩。”在路口经营酒店的当地人陈敬说。
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现场实测发现,早上7点一过,堵车序幕就已经拉开。刚开始车流还能以5公里的时速勉强移动,但一旦前方有车辆临停,瞬间就堵成长龙。一直到下午3点,车流依然是缓慢行进。记者在半个小时之内,只遇到一辆公交车经过,不过很多人都无法挤上去,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只能望车兴叹,调侃说,“坐票和站票都没了,连挂票都没了!” 为了蓄水,很多家庭都用上了水缸这种“原始文物”,但对于那些管网末端和个别自建房小区,水缸也只能是聋子的耳朵——摆设。 8月1日上午9点过,祥余林苑的100多户人家就在小区大门口排队等候,水桶、脸盆、铁壶排成了一字长蛇阵。业主委员会主任、74岁的万州人李德银告诉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已经连续停了4天4夜的水,大家向镇政府求助后,前一天开始政府就派来了水车给大伙儿应急。不过,对大量老人儿童来说,怎么把水提到楼上去,也是个不小的考验。 随着苏马荡的人越聚越多,民间纠纷和冲突也在与日剧增。当地民风比较淳朴,但因为外地人涌入带来的物价上涨和交通堵塞,很多当地人开始心生怨气。即便是来度假的避暑人群,互相之间也是矛盾不断。 当地人说,由于外来的20多万人来自全国各地,有内地小城市,也有大城市,有沿海地区,也有临时走亲访友的,大家的性情、生活习性、教育程度和行为习惯都不一致,又都挤在一个相对比较狭小的区域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容易起冲突。 同时,投入2个亿的资金,优化交通组织,建设环线道路和分流街道,打通月半湾附近几个小区的应急连接通道,并安装智能抓拍设备纠正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新建新天地、依云国际两处环岛路,改善区域内的人车分流系统。 9月,当地将启动三期供水工程建设,可增加日均20000立方的供水量;在原有污水处理站的基础上,再行选址建设两个污水处理站。 今年夏季,苏马荡还增加了20个通讯基站。 未来几年,当地政府还将投入2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医院、公厕等建设。 来自武汉的李大姐,除了游客身份以外,现在又多了一个身份:保洁员。她从今年开始,一边在苏马荡享受度假,一边做街道保洁,休闲和劳动两不误。 俞廷伟告诉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已经连续三个月没有休息过一个周末。过两天我们还要组织50名业主代表、有关部门一起座谈,听取业主的诉求、意见和建议,对苏马荡的旅游生态环境进行优化改善!但从整体来说,我们的改进速度,还是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速度。”
舍近求远的重庆“候鸟”: 本地63条避暑纳凉路线欲分500亿蛋糕 每年前来避暑的游客,因“凉”而起,也因“凉”而散,当地人都喜欢把这些游客叫“候鸟”。与大多数旅游项目一样,苏马荡也面临候鸟式度假的困局。 2014年起就入住植被逸品的重庆业主任先生表示:身边的朋友、同事在苏马荡买房度假的有几十户。气温35℃就是分界线,温度高了就到苏马荡,低了就返回重庆。 谋道镇鑫鑫酒店老板陈敬说,每到夏季附近酒店宾馆都会爆满,但季节一过生意就大不如前,自家经营的18个房间,平时入住也就三五间,连维持经营成本都很困难。 20多万人的潮汐式来去,给当地带来的是资源管理难度。大量的配套资源在峰值期间会呈现短缺状态,而进入峰谷后又明显过剩。这样的世界性难题,将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让苏马荡之类的避暑经济“明星”感到困惑、无解。 来源于慢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