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镇齐圣村乡村公路 
长沙镇回龙村乡村公路 
满月乡马营村至双坪村乡村公路 核心提示 一条条整洁、宽阔的农村公路在山中蜿蜒交错,将一个个村落连接起来,形成阡陌交通、四通八达的农村路网。近年来,我区改建了赵家至开竹、大进至梓潼等10条180公里通乡公路,硬化农村公路2000公里,圆满实现了行政村100%通畅和每个贫困村有一条水泥路的目标。 要致富,先修路,农村公路拉近了山区与外界的距离,带动了产业发展,增加了群众收入,贫困村的面貌日新月异。 果子卖出大山沟 
南门镇阳寨村猕猴桃基地负责人 熊德奎 深秋时节,南门镇阳寨村猕猴桃基地果香四溢,枝头上硕果累累。 猕猴桃基地的主人叫熊德奎。他曾经是一名贫困户,一度外出务工。自村里硬化整修公路后,他便返乡创业,多方筹资,发展猕猴桃产业。 熊德奎说:“以前,我们村因地处海拔较高的高山陡坡地带,公路不通,村民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外面的东西又运不进来,村民生活条件一直不好。村里硬化整治公路后,让我看到了希望,于是回村沿着公路开垦荒山种猕猴桃。” “公路好又平,上山选购猕猴桃的客商络绎不绝,猕猴桃也能卖个好价钱。前年,我就依靠猕猴桃还清了所有外债,顺利脱贫。”熊德奎嘴角露出幸福的笑容。 赶场看病更方便

长沙镇天子村5组村民 魏如芝 近日,记者在长沙镇遇见一位老人打着伞,边走边和村民打招呼。老人名叫魏如芝,是长沙镇天子村5组村民,这天刚到集镇上看病回来。 老人说:“这几天我头昏脑涨,今日一大早便乘坐村里的客车到集镇医院看病。经过检查,身体没有问题,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说起农村公路的变化,老人打开了话匣子:“如今公路修好了,只要不是下雨天,我穿双布鞋就能沿着公路走到集镇去,来回布鞋底一点泥土都没有。平整干净的公路直通我家门口,赶场看病方便得很。” 便道连接村公路

南门镇阳寨村7组村民 贺寿全 行路难,一度是南门镇阳寨村村民挥之不去的噩梦。 “以前,从山下的月城村到我们山上,全是黄泥路,中途还要翻山过沟,晴天黄土遮眼,雨天脚底打滑摔跟头。从山下运农资上来,只能肩挑背扛或者乘坐摩托车,但两者都很危险且效率不高。”南门镇阳寨村7组村民贺寿全说。 自从硬化了公路,山上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贺寿全说:“我们家离村级公路不远,为了把农资及物品直接运到家门口,我自己挖了一条便道连接村级公路。路好了,上山下山更安全,生活越来越好。” 生活用品送上山

南门镇阳寨村7组村民 贺寿元 对腿脚不便的南门镇阳寨村7组村民贺寿元来说,村里硬化了公路,最大的实惠是不用下山,就能在杂货车内买到生活必需品。 贺寿元告诉记者:“年轻时干体力活摔伤了腿,现在老了越发严重,老伴身体又不好,因此下山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小事成了大难题。好在村里的公路硬化了,隔几天就有商贩开着小货车到山上来卖东西,挺方便的。” 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不仅带动了产业发展,还给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 来源:开州新闻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