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民在新家招待村民吃月饼
记者 叶娟 文/图
10月4日,麻柳乡兴宋村5组,扶贫干部夏中祥和李国民顶着细雨,骑着一辆摩托车在蜿蜒的山路上前行。忽然一阵大风刮过,夏中祥身子一紧,双手立即抓稳车头。“下雨天还来帮我搬家,给你添麻烦了。”李国民在夏中祥身后说着感谢话。
李国民今年60岁,患有轻微智力残疾无法工作,是村里典型的深度贫困户,多年来借住在村民遗弃的老房子里,靠借来的几亩地过着吃了上顿愁下顿的生活。但在中秋节这天,他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还做好饭菜,买了月饼、花生、瓜子,邀请周围的村民一起欢度佳节。
李国民的变化如此之大,村民们都不敢相信,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乐于助人受村民称赞
“拿点糊糊或是剩饭先把对联贴上,搬了新家就要有过日子的样子,一个人也要过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夏中祥是兴宋村村主任,也是李国民的帮扶责任人,他一边帮忙布置新家一边嘱咐道。李国民在一旁不时点头,乐呵呵地笑。
“李国民搬新家啦!”消息传出后,村民纷纷来看热闹,有的帮忙搭把手。“为什么李国民搬家,会有这么多村民关注?”记者十分疑惑。
村民廖代香说,大约8年前,李国民和母亲相依为命,住在祖辈留下来的土坯屋里。他母亲去世后,房屋也垮塌了,剩下李国民一个人。
“他没读过书,脑子也不灵活,不好找工作,也一直没成家。”一位村民说,李国民虽然贫穷,但他有一身好力气,人很善良又勤快。
今年9月,因为持续降雨,李国民的稻谷迟迟未收割。直到9月28日,正是难得的艳阳天,当天早上,他下田准备收割自家稻谷,这时,邻居黄云寿专门请他帮忙割稻谷。李国民二话没说就从田里爬上岸,跟着去帮忙。
“他为人憨厚老实,力气又大,干活是一把好手,农忙季节乡亲们请他帮忙,他从不拒绝。”黄云寿说。
多年来,李国民乐于助人的品质受到村民称赞,但也有人说他傻,他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
干部真情帮扶助脱贫
李国民不善言谈,虽然日子过得艰难,但这些年从没有向村里伸手要过一分钱。他坚持自力更生,在借住的老屋周围开垦了三五亩荒地,养了鸡、鸭,种了红薯、南瓜、稻谷、魔芋……
2014年底,村里将李国民列为深度贫困户,对其进行帮扶。
“李国民的住房实在是太偏远又危险,加上他没有文化知识,发展种养殖产业的效益不好。要想脱贫,必须解决他的住房和收入问题。”帮扶干部夏中祥说,按照扶贫政策,村里首先将李国民纳入低保,保障其基本生活。随后,麻柳乡政府、兴宋村村支“两委”共同协商制定帮扶方案。
2016年,经过多次协调,帮扶干部在兴宋村5组公路旁为李国民争取到一块地,按照D级危房政策建起了新房。
住进新房过上好日子
2017年6月,新房全部建好,但李国民迟迟不肯搬家。
“新房子那么漂亮,用水、用电都方便,比你一个人守在深山老林里强呀!”10月1日,在李国民家门口,夏中祥动情地劝说着。
李国民坦言,新房建在公路边交通很方便,他对房子很满意,但他无法割舍下老屋周围的土地,这些粮食就是他的命。
有了新房却不愿意搬家,如何稳定李国民的经济来源?
“李国民很勤快,村里公路修通之后,还差一个养路工,挑挑抬抬他都很在行。”为了帮助李国民,夏中祥将自己的想法向上级汇报。当天,李国民的工作有了着落。
“连续下雨老房子很危险,赶紧搬到新家去,还没有收的粮食慢慢收。以后你就当养路工,把公路养护好还有工资领。”10月2日,经过夏中祥的劝说,李国民当即表态:“我马上开始搬家,一定干好这份工作。”
“当养路工一年收入4000多元,今年养鸡鸭20只,稻谷收了1000多斤,还有魔芋、蔬菜收入,一年下来收入上万元,脱贫不是问题。”在新家里,夏中祥算着脱贫账,而李国民兴高采烈地计划着下个月添置新衣柜,再买几张好凳子招待客人……
兴宋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陈中海介绍,麻柳乡地势偏远,沟壑纵横,兴宋村是区级深度贫困村,目前该村有建卡贫困户120户387人,其中深度贫困户15户。该村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精准扶贫,助力贫困户脱贫增收。
来源:开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