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白夜行 于 2017-9-26 09:10 编辑
蓝天救援队队员在广场上训练 “立正!稍息!”近日傍晚7点,一群身着蓝色服装的志愿者在城南故津广场列队训练。 这是一支由各行各业志愿者组成的蓝天救援队,他们拥有专业的救援技能,每周四都在城南故津广场进行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训练。 志愿者汇聚成生命守护者 蓝天救援队成员热心公益事业,怀着同样的理想汇聚在一起,使草根救援力量成为政府救援工作的有益补充。 “平日里我们正常工作、生活,但只要接到被困人员的求助信息,我们就立即挺身而出,义务参与救援工作,救援结束后又各自回到平常生活中。”蓝天救援队队长胡相海说。 自去年8月蓝天救援队成立以来,队员们就热情投入到公益事业中。每个队员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分为蓝天志愿者、蓝天预备队员、蓝天正式队员三个阶段,培训与考核内容包括医疗、绳索、水上、水下、山野、地震、泥石流、激流救生等方面。 “我们主要为开州地区的各种大型活动、群众性户外运动及赛事提供预防性防灾减灾救援保障服务;积极参与自然灾难救援、户外救援、城市救援、通讯保障等社会公益救援服务;为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免费提供防灾减灾安全教育宣传、培训及演练。”胡相海说,蓝天救援队是一支民间救援力量,更是国家救援力量的一种补充,他们的目标就是竭尽所能帮助所有身处困境的人们。 专业训练提升救援能力 “自救之余,尚可救人。”事实上,成为一名合格的户外救援人员并不简单。救援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救援人员拥有过硬的身体条件和扎实的救援技术,必须通过救援培训掌握多种救援技能。 平日里,蓝天救援队积极参与政府有关部门开展的各种应急救援演练,开展防灾减灾知识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同时,组织队员进行多样化的救援能力训练,提高自身救援能力。 每周四傍晚7点,队员们在训练中喊着响亮的口号,迈着整齐的步伐。“这只是我们训练的基础部分,主要是为了强壮队员的体魄和磨练意志。如果没有扎实的体力基础,何谈完成各项艰巨的救援任务呢?”胡相海说,他们日常参与的山地救援、野外救援都十分艰辛且历时较长,所以首先要确保自己安全。 “永远不打无准备之仗。”队员们经常互相勉励,把每次训练都当成实战来对待,只有平时多演练、多备战,出现突发状况需要救援时才能“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把救援当成肩上的责任 26岁的唐宇是一名退伍军人,当兵时参与过一次救援。“记得当时北方发生雪灾,我们到达目的地后,受灾群众看到我们就像看到救星一样激动,我永远忘不了群众的期盼和感激,退伍之后一直希望有机会参加救援工作。”唐宇说,蓝天救援队成立后,他积极加入并担任教官的职务,每周的体能训练主要由他带队。 今年8月,唐宇被派往北京总部参加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根据国际灾害救援标准和程序,系统学习应急救援专业技能知识并通过考核。之前,他还参与了水上救生员专业培训并通过中级救生员证考核。“我把掌握的技能传授给队友,他们可以帮助更多人。”唐宇说,做公益不分贫富,关键是要有热心,“我们把救援当成肩上的责任,在业余时间开展公益服务,这样的生活很充实、很快乐。”
训练完毕,已经是晚上9点,夜色下,队员们带来了一份惊喜。原来,当天是蓝天救援队成立一周年的日子,队长胡相海回顾和总结了这一年走过的路,对队员们的表现给予肯定。队员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经历的酸甜苦辣。 蓝天救援队队员致力于社会公益,心怀“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信念,从自愿加入救援队的那天起,他们就知道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还是义无反顾,一路向前。 因为他们知道,这是有意义的事情,是社会需要的正能量,既然选择了,一定要坚持走下去。他们希望以政府主导、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模式,建立专业化的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成为民间公益专业救援机构,做政府应急工作的助手。 “热心公益、投身公益,我们会把一生献给所有需要帮助的人。”蓝天救援队队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