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捧墨 发表于 2017-11-13 15:16:23

1925年的三峡,你见过吗?

上个世纪上半叶,
大量中国各地的人文地理照片,
部分出版成《亚东印画辑》,照片中有些景观如今已消失,今天,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重庆地区的样貌。1925年7月,长江巫峡段的一处绝壁,旁边的房屋和电线杆是信号设施,为往来船只引导航向。1925年7月,长江的江水奔流,溯江而上的船只,只能依靠纤夫拉船上行,只见他们分成两股纤绳,多人拉拽,船夫撑篙,通力合作。1925年7月,风箱峡段的两岸风光,江面缓阔,岸边茅屋聚集,民船停靠,行人往来其间,白居易曾在此写过一首《竹枝词》: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闲鸟一时啼。1925年7月,雨后的巫峡风光,两旁高峰相对,一艘民船只见桅杆,漂在江流之中。1925年8月,古来巴蜀之地的百姓,
从长江上出行,为保佑航行平安,此处的一座佛塔屹立岸边。1925年8月,风箱峡一景,对岸绝壁险峻,下方江水流深,正如白居易在其《初入峡有感》中所云: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 苍苍两岸间,阔狭容一苇。1925年8月,风箱峡之景,几乎垂直的峭壁,劲风从峡谷中吹过,正如风箱一般,难怪因此得名。1925年8月,峡岸旁的小山,屹立一处纪念碑,是为考察和研究三峡大船通航所建。1925年8月,白帝城风光,位于奉节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片中右下方江中巨礁便是著名的滟滪滩,1958年为保证航道安全而炸毁,修建三峡大坝时,图中白帝庙也搬移到新址。1925年8月,巫山县附近的三峡,运输食盐的民船停在江滩旁,船首船尾翘起的造型,船篷被竹篾覆盖。1925年8月,奉节为夔州的府治,片中是有名的臭盐碛江段,传说中是诸葛亮操练蜀军的水八阵所在,片中的盐泉井自古以来所产之盐,通过长江运输到各地。1925年8月,峡谷峭壁上的水位标注,总计量高度为190英尺,图中水位的数字以此为40,45,如阶梯般刻写数字,按5英尺(约1.5米)递增,半腰附近还有“WM"的两个英文字母,设置的目的是为往来航船提醒水位。1925年8月,三峡奔流而下,奔涌的激流溅起的水花如同条条白龙。据说当时若从这里拉船上行,最多需要三百多位纤夫。1925年8月,云阳县峡江景致,对岸建有张飞庙,沿江岸所建的房屋,均有长木支撑。水位下降露出的石岩,有妇人正在洗着衣物。1925年9月,巫山神女峰附近。1925年9月,三峡的绝壁栈道,供当地百姓交通出行,图中有三人正健步如飞。1925年10月,重庆的朝天门码头,只见台阶宽阔,两旁房屋依山而建,一处早点摊棚烟气弥漫,往来行人穿行台阶之上,一片热闹场景。1925年10月,山城的百姓,家家户户都从江边挑水回家,沿着阶梯,络绎不绝。1925年10月,正处于服丧期间的一家人合影,大人小孩都头戴白布。1925年10月,重庆民居的屋顶,一个大家庭生活在一起,中间的天井,让阳光直射屋内,依稀可见画屏门窗,几根竹篙上还晒着衣物。1925年10月,乡村山地田园风光,依山而开垦的梯田,错落有致,形成一圈圈优美的弧线。1925年10月,重庆通往贵州地域的山道,石板路上,苗族百姓挑着筐,赶着猪,还有一位女子打着洋伞。1943年4月,三峡古道,除了江水行船,陆路进出极为不便,只能通过石壁栈道前行,正见证了李白所写的《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片中一人身着长衫,只见其背影,正登阶而行。1943年4月,万县的县城风光,长江在此流过,浅滩上空地,千家万户的民居,重重叠叠挤在一起。如今因三峡大坝蓄水,已经沉在江中。1943年4月,重庆的码头,大小船舶聚集一处。1943年4月,高处俯瞰重庆民居,传统和外来的建筑风格簇拥一起。


a994048 发表于 2017-11-13 18:41:06

相机是个神奇的工具!

初晴 发表于 2017-11-13 18:43:12

没见过

陈红云 发表于 2017-11-13 21:16:03

雄伟壮观……

小舒舒 发表于 2017-11-13 22:07:17

怎么没得开县的?

书生捧墨 发表于 2017-11-13 22:55:36

小舒舒 发表于 2017-11-13 22:07
怎么没得开县的?

三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925年的三峡,你见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