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 发表于 2017-10-12 10:34:21

汉丰湖畔观鸟人【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在重庆大地】

本帖最后由 白夜行 于 2017-10-12 14:40 编辑

      因为爱情,他来到重庆开州汉丰湖畔,可最初这里的脏乱环境,完全不给他好印象。为了做些什么,他决心投身湿地保护,继而爱上了一个孤独的事业,观鸟。数年的坚持,鸟儿证明了他的成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来了,原本只在这儿过冬的斑嘴鸭开始在此繁殖。他不仅让一湖水变清,让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还通过发展产业,帮助当地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绿水青山正在变为金山银山。
外地人变当地户 一湖水让他受尽委屈
      “第一眼就看到成片的垃圾,死鱼死虾到处都是,那个味道我现在都记得。”说起2011年刚来开州(当时为开县)时的场景,黄亚洲不禁皱起眉头,用手掩了一下鼻子。  黄亚洲本是安徽亳州人,现任开州区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在重庆西南大学植物学专业读完硕士研究生后,这个“80后”青年为了爱情来了开州。  因三峡筑坝,江水回流,每年春天,三峡水库为了给即将到来的春汛腾出库容,把水位从175米降至145米左右,长江两岸会出现消落带。  江水退去的时候,就会出现黄亚洲看到的那一幕,不仅影响城市景观,水退之后,当地村民习惯在消落带耕作,农药化肥的使用对水质有很大的破坏。此外,由于消落带上缺少多年生木本植物的扎根,泥土松软,很容易出现滑坡等灾害。  黄亚洲觉得,既然来了,就应该利用专业所学做点什么。2012年开始,针对湿地保护的一系列举措开始实施。正当黄亚洲等人憧憬着汉丰湖在他们的治理下会变得水清岸绿的时候,不少村民站了出来,表示强烈反对。  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意味着不能再在这里种水稻了。至于要种什么、收成怎么样、能不能赚钱,当时的黄亚洲和同事们心里都还没底,村民们自然不会同意。出现在汉丰湖上的中华秋沙鸭      “为了改善湿地的生态环境,有效减少岸边的污染,我们决定在170米以上的地方植树,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生态屏障。”黄亚洲说,当时通过考察、反复讨论得出了一个又一个治理的方案,好不容易说动了一部分村民,同意在原本耕种的土地上种树,结果头天刚种上的200多亩树苗,第二天有1/4都被拔了。  “太委屈了,这都是好不容易花钱买来的树苗。”带着满肚子委屈,黄亚洲和同事们赶紧把树苗移栽到其他地方,因为这些被拔掉的树苗如果不赶快栽种,就会死掉。  环境还得治理。为了劝说村民,他们四处考察、做实验,在一百多种植物中选择了适合当地生长的二十多种进行种植,并免费为农民提供种子,其中不乏莲藕、菱角等经济作物。这些水生植物一年可以收入3000元/亩,比原来种水稻每年200元/亩的收入多了好几倍。  终于,看到了前景的村民们开始种起了无污染又收益好的水生植物,不仅湿地环境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村民的脸上也乐开了花。门外汉变专业户 一湖水让他爱上了一个孤独的事业       随着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黄亚洲发现了更欣喜的事。2012年底,黄亚洲无意中发现,当年的野鸭子数量似乎变多了。  “我前两天还看到一个鸟在咱们公园(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就是不知道叫什么,之前都没见过。”旁人的一句话让黄亚洲开始思考,这些野鸭子和鸟会不会是因为环境变好了才来的?  “不行!必须有人懂!”黄亚洲当即决定,他不能光懂植物,也要懂鸟类。夏季时,汉丰湖上出现了斑嘴鸭幼鸟   下定决心了就要做,这是黄亚洲的性格。可是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在当地找不到懂鸟类知识的师傅,黄亚洲这个门外汉只好自己买书、看书、上网查资料,不到一年时间他买了两千多元的书。看的资料多了,渐渐地,他从叫不来鸟类名字到看见之后可以直呼其名,从不认识鸟类到熟悉各种鸟类的习性。  为了观察开州的鸟类,他基本保持着每三天进行一次外出观测,每次日出前出发,天黑才回家,一走就是一天。要一个人待在没有人烟的地方,黄亚洲要准备充足的干粮,带上望远镜、摄影机、长焦镜头、三脚架、备用电池、储存卡等装备,仅后者就重达30多斤。“有一次去观测,一天时间我就拍了几千张照片。”黄亚洲满怀骄傲地说。  越学习、越观察就越发现,最初野鸭子变多的感觉是真实存在的。黄亚洲明白了一个道理,鸟类是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衡量指标。随着对湿地的治理和保护,在开州出现了很多重庆观鸟历史的新纪录。候鸟变“留鸟” 一湖水让当地美起来富起来       2015年7月,正值重庆的酷暑时节,又是独自一人去观鸟。因为当天选择的路线在湿地深处,黄亚洲特别选了一套迷彩色的衣服。  远远看到几只鸭子在水面游动。“我当时拿望远镜看,有几只幼鸟,但是前面领头的那只很像斑嘴鸭。”黄亚洲趴在草丛中有点纳闷,斑嘴鸭是冬候鸟,每年10月南迁,次年2月北方天气变暖的时候又开始回迁。这个季节,斑嘴鸭应该在西伯利亚或者长白山等地进行繁殖,怎么可能出现在这里?  黄亚洲以为自己看错了,但他抱着一丝怀疑,决定再观察一会,等到这群鸟靠近一些时候,猛地按下快门。“那就是一群斑嘴鸭,还有幼鸟!”  本不该在这个季节出现的斑嘴鸭以及幼鸟的出现,意味着以往只来这里过冬的斑嘴鸭选择在开州安家落户,这也说明开州的水质有了质的变化。  光顾着激动的黄亚洲没发现,此时危险就在身边,一条蛇就在离他不远的地方。等他拍好照片,兴奋得一跃而起时,那条蛇刚好窜过来,吓得他慌忙一逃,连人带相机掉进了水里。  说起观鸟,黄亚洲就像个兴奋的孩子,他说,每每看到自己之前没见过或者比较稀有的鸟类,即使一个人在外待一天都不觉得累。2014年,他和团队甚至在汉丰湖上发现了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黄亚洲拍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   据黄亚洲介绍,近年来,中华秋沙鸭的数量锐减,在全球数量仅存3000只左右。它们主要食鱼,对栖息地有非常苛刻的环境要求,“拍到中华秋沙鸭时候,我手都在抖,实在太激动了。”  从2013年观鸟以来,黄亚洲发现并记载了6种在重庆从未有过记录的鸟类。  稀有鸟类的造访,不仅证明了汉丰湖生态环境的大变化,也让黄亚洲等人对湿地治理和保护更有信心。  除了对鸟类栖息地实施改造和保护外,汉丰湖还发展了湿地农业、湿地人居环境、湿地产品加工业、湿地花卉苗木产业、湿地环保产业和湿地文化创意产业七大产业,不仅满足湿地生态发展的要求,还能帮助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斑嘴鸭落户开州了,我也扎根在了这里,未来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不仅能吸引来更多珍贵的鸟类,也能让当地老百姓感受到我们的发展是又好又快。”黄亚洲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来源:华龙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汉丰湖畔观鸟人【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在重庆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