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日,一起来辟谣!这些“朋友圈”的谣言别再信了
微波炉加热食物会产生致癌物质、肉松是棉花做的、无籽葡萄都是蘸了避孕药的…这些传了N年的说法,都耳熟能详吧?但它们其实都!是!谣!言!今天,全国科普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真相↓吧!!!1.微波炉加热食物会产生致癌物质?真相:研究表明,在200度以上的烹调温度下,蛋白质类易产生杂环胺类致癌物,脂肪类会产生多环芳烃类致癌物。微波烹调时,在含有大量的水分下,加热温度不会超过100度。所以只要不是过度加热,中心温度恰当,反而可能减少致癌物产生的机会。2.无籽葡萄都是蘸了避孕药的又到了葡萄上市的季节,为了孩子吃得方便,很多人都会买无籽的葡萄。不过,网上或微信朋友圈里却流传着“无籽葡萄都是蘸了避孕药的,孩子吃了会导致性早熟、不孕不育”的说法。还有疑似水果商贩和果农对话的视频为证。真相:作无籽葡萄分两种,一种是天然无种子的葡萄,另一种则是天然有种子的品种进行无核化栽培获得的葡萄。农业部专家指出,植物激素、动物激素差异大,无核化栽培使用的植物激素对动物体不起用。3.面条里有胶不能吃一位女性消费者向观众展示,一把泡了一上午的面条,手一捏,搓一搓,就形成了一块像“口香糖”一样的东西,无法溶解,十分有弹性。为此,这位消费者断言,“这面条里肯定有胶”。真相: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告诉记者:她小时候就掌握了用面粉做“泡泡糖”的技巧。彼时,物资匮乏,泡泡糖成了“奢侈品”。为了能吹泡泡,她就拿一块面团放在水里洗,从而得到一块类似“泡泡糖”的弹性物质,其实这个弹性物质就是大家都熟悉的面筋。小麦蛋白质包括谷蛋白、醇溶蛋白、清蛋白、球蛋白等。其中谷蛋白和醇溶蛋白不溶于水,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面筋蛋白。面筋蛋白中有大量二硫键互相交联,使它不会轻易分散于水。那么,面条里是否可能加“胶”呢?范志红指出,为了让面条筋道,面条里可以添加“沙蒿胶”等天然植物胶,这是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允许添加的,在标准限量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此外,面条制作时常常加入氯化钠(食盐)、碳酸钠(纯碱),都是为了让面条中的面筋蛋白网络增强,口感更筋道,这是各国法规所许可的。4.肉松是棉花做的今年5月下旬,一则视频在微信群中大肆传播,称通过水洗、火烧证明市面上一些肉松面包、肉松蛋糕中的肉松是用棉花做的。真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机关刊物《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微信公众号“CFDA中国食品药品监管”辟谣称:肉松的本质是肌肉纤维,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放入嘴里一咬就会融化,口感松软。棉花的本质是植物纤维,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是一种不可溶的纤维,虽然看上去也很松软,但嚼不烂。也就是说,真用棉花冒充肉松,一吃就会被识破!5.紫菜由黑塑料制成今年年初,“塑料紫菜”视频热传,爆料人说自己在食用紫菜时发现紫菜嚼不碎,于是将其撕碎泡在自来水中,泡软后拿出几块紫菜展开,用手划在紫菜表面,称紫菜有一股腥臭味,断定是黑塑料制成,并对商家敲诈勒索。真相:晋江市紫菜加工行业协会针对此事发布一则联合声明称,某些人士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发布视频,恶意编造“紫菜是塑料做的”等不实内容,严重误导消费者。晋江市紫菜加工行业协会表示,企业生产的紫菜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塑料紫菜”等质量安全问题,将紫菜和塑料混淆,是一种低级的常识性错误。紫菜同诸多蔬菜一样,由于采收时间不同,口感、韧性会出现些许区别,可放心食用。6.又红又甜的西瓜是被打了针每到吃西瓜季节,都会有“打针西瓜”的消息。传言黑心商贩为了让西瓜卖个好价钱,往里面注射甜蜜素和胭脂红等食品添加剂,这令很多人感到担心。真相:一难注射、二难扩散、三难食用,费时费工易腐烂,西瓜打针图个啥?实验证明,西瓜打针之后,口感酸涩、极易腐烂,不符合实际。7.吃大蒜可以防癌人们常常说“大蒜是一宝,常吃身体好”、“大蒜治百病”。近日,吃大蒜可以防癌的帖子也在朋友圈刷屏。真相:专家认为,确实有相关的实验表明,大蒜中的某些功能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大蒜中含有的含硫化合物和含硒化合物对防癌也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食品专家朱毅认为,但大蒜毕竟只是一种食品,不应该夸大它的功效,更不能把它当成日常生活中的抗癌药物。8.塑料大米能以假乱真一则“塑料大米”的视频在朋友圈刷屏:一个个塑料袋放进机器,经过熔解、拉丝、切割等工序,一颗颗像米一样的东西生产出来。视频配文称,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过程。真相:塑料制品与普通大米极易识别,拿手一掂就不一样,大米比塑料要沉;同样泡在水里,个别质量不好的大米可能会出现漂浮现象,但通常情况下大米会沉下去,而塑料肯定会浮起来。更不用说蒸煮后,大米吸水会膨胀,两者口感完全不一样了。此外,这类再生塑料颗粒的均价为每千克10元左右,而普通大米每千克5元左右。商家怎么可能会用相当于普通大米两倍价格的塑料颗粒来冒充大米呢?9.蚊子偏爱某种血型8月份关于蚊子的流言很多,有传言称,蚊子偏爱O型血,因为O型血甜。真相:蚊子定位靠二氧化碳、热量、挥发性化学物质。那么是否真的有蚊子“偏爱”的人群呢?答案其实是有的,蚊子更偏爱叮咬体温高、呼出二氧化碳多的人、有体味的人、化妆或喷发胶的人、穿深色衣服的人、饮酒的人以及孕妇。10.虾头白线是寄生虫一个有关虾感染寄生虫的小视频最近在网上疯传,视频中,一人剪开虾头后,用牙签挑出两条细长的白线,视频制作者声称这是虾的寄生虫肝吸虫,并告诫广大网友以后少吃虾。真相:据有关专家介绍,视频里,虾头的白线并不是寄生虫,而是公虾的生殖腺——输精管,未成熟的输精管无色透明,成熟的公虾为乳白色。虾的生殖腺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完全可以食用。视频声称这类寄生虫叫肝吸虫,但专家指出肝吸虫在鱼虾肉里寄生时,肉眼根本看不到,需要借助显微镜才可看到。活的鱼虾确实可能含有肝吸虫、肺吸虫、圆管吸虫等寄生虫,但是不可能个个都有。淡水鱼虾感染肝吸虫的概率相对较高,海水鱼虾感染概率较低。赶紧转发辟谣吧!!!让科普比谣言跑得更快,传得更广。(文字信息来源:华医网,人民日报)
感谢分享,受益良多!
页:
[1]